在金相制备、半导体加工、精密光学与材料分析领域,金刚石研磨抛光膏的使用效果不仅取决于膏体品质,更依赖于科学、规范的操作流程。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,是实现良好抛光效果的核心。
第一步:基材评估与膏体选型
根据样品材质(金属、陶瓷、复合材料)与初始状态选择合适粒径的抛光膏:
粗磨阶段:使用9μm或6μm膏体,快速平整表面;
中磨阶段:选用3μm或1μm,消除深划痕;
精抛阶段:采用0.5μm、0.25μm甚至纳米级(50nm),获得镜面无损表面。
确保膏体载体(油性或水性)与抛光布兼容。
第二步:抛光布准备与安装
选择匹配的织物抛光布:
绒布:适用于油性金刚石膏,保持膏体悬浮;
涤纶布或无纺布:适用于水性膏体,排屑性好。
将抛光布平整粘贴于抛光盘上,无褶皱或松动。
第三步:膏体调配与涂抹
取适量抛光膏(黄豆至花生米大小),置于抛光布中心。若为浓缩膏,按比例加入去离子水或专用稀释液调至适宜稠度。用洁净手指或塑料棒将膏体均匀涂抹于整个抛光区域,形成薄而均匀的润滑膜。
第四步:设备参数设定
设定抛光机转速:
金属样品:通常200-400rpm;
脆性材料(如陶瓷):150-250rpm,防止边缘崩裂。
调整样品夹持压力(一般2-5kgf),压力过大会引入塑性变形,过小则效率低下。
第五步:抛光操作与过程监控
将样品平稳放置于抛光盘上,启动设备。保持均匀、稳定的压力,避免偏压。每1-2分钟轻轻旋转样品,确保抛光均匀。定期用清水冲洗样品与抛光布,观察表面状态,防止碎屑堆积造成划伤。更换不同粒径时,必须清洗样品、夹具与抛光布,杜绝交叉污染。
第六步:终抛结束与清洁
达到预期表面质量后,关闭设备,立即取出样品。用流动水冲洗,再用超声波清洗机去除残留微粒。最后用酒精冲洗并热风干燥,防止水渍。